返回

大唐司刑丞

首页

第一百零三章 送匾

看的卷宗,替李日知好好地吹嘘一番,得让刺史知道李日知啊!

于是乎,郑刚令几乎是绞尽了脑汁,写出了一篇非常好看的卷宗,把李日知吹得犹如神童一般,虽然李日知的年纪已经不是童子了,但李日知小时候也破过案子啊,曾经的神童,现在依旧聪明无比。

写完了卷宗之后,郑刚令让李日知看看,要李日知知道卷宗是怎么写的,不要到时候真的见到了刺史,结果刺史一问,李日知说漏了嘴,那就不好了,就白替他吹了!

李日知看完了这篇卷宗之后,脸都红了,自己有这么伟大么,似乎太言过其实了!不过,自己舅舅嘛,当然要拼命说自己的好话了!

郑刚令道:“日知,你先回家,不要立即回书院,至少要再待上三天,我先把这案子的卷宗报呈到州里,然后再在县里替你扬扬名,暗示一下,让本地的宿老给你送一块匾额,然后记录到县志里,如此一来,你就成了荥阳的名人,刺史那里知道后,也会替你吹嘘一番,你便成了郑州的名人,如此再去长安,获中进士,便不会太难了!”

唐朝初年的科举考试,都是不糊名的,谁的卷子考官都知道,只要卷子答得不是太差,那么中进士的机会就会大很多,按着谁有名谁就能考中的规则,有时候甚至考试还没开始呢,名次就先定出来了!

正因为这么个考试法弊端太大,所以才会进行完善,比如开始糊名,不许在开考前,考官和考生多接触,必须要避嫌。

不过,好在李日知所处的年代,科考制度还不完善,还是可以操作一番的,再加上李日知确实是有本事,所以可操作的余地相当地大!

李日知很不好意思,他还是历练太少,脸皮太薄,但没关系,只要郑刚令的脸皮够厚就行了,这些事情,当舅舅的当然会为大外甥处理好的!

李日知告别了郑刚令,回到家中,见了李正纯和郑氏后,把他破案子的经过说了一遍,又说了郑刚令的安排!

李正纯和郑氏大喜,李正纯道:“扬名好啊,我儿是有本事的人,县里为我儿扬名,这个做得好。嗯,当然,县里是你舅舅说的算,所以你舅舅最好!”

李正纯哈哈大笑,非常得意,仿佛儿子李日知已经中了进士一般。

郑氏更是欢喜,她道:“就是不知城里的宿老会送什么样的匾额来,如果不合咱们的心意,那该怎么办,要不要咱们先给他们个尺寸,再定下匾额上要写的字,我看人工和材料费,咱们也一并出了就好,咱们自己舍得花钱,我怕让那些宿老花钱,他们舍不得,结果匾额做出来会偷工减料!”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