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孙儿归乡,双喜临门
了两桩。”
话音一落,院里几人俱是一凛,目光唰地齐刷刷朝他投去。
姜亮被看得脸上笑意堆起,也不再吊人胃口,干脆道:
“第一桩嘛,说来也不稀奇。这仗打得还不赖,仗着一点狗屎运,混了个小功劳,原本只该升个官大夫爵。”
“哪知校尉一高兴,口风一松,要把我提去做个边鄣塞尉。”
话说到这儿,他顿了顿,又朝姜义瞥了一眼:
“好在我死活给推了,才总算把差事改去陇山县,当个县尉。虽是管事少了些,可离家近,能常回来瞧瞧。”
说罢这番话,倒也不急着看众人反应。
只伸手扯了个果子,漫不经心地咬了一口,像真把这升官当做随口提起的闲事。
姜义听得这话,脸上的笑意微微一滞。
虽说边鄣塞尉与县尉同是二百石秩品,论官阶不过半斤八两。
可那前路,却是两条不一样的道。
尤其还是陇山县这种边境小地,设两位县尉,权分一半,杂事一堆,升迁却难。
若是个有心思往上爬的,怎么都不会挑这个位子来坐。
他眼角一挑,还未开口。
姜亮倒像是早摸准了他肚里的弯弯绕绕,笑嘻嘻地凑上前来,嗓音低了几分:
“临走前,爹不是说过,让我把锋儿送回来养些时日?”
“我寻思着,娃儿还小,媳妇练功,也得清净些……再说了,老宅这头,该我尽尽孝了不是?”
说到这儿,他还特意顿了一下,语气一转:
“日后文雅带着锋儿常住村里,灵气养人,吃穿不愁,练功也省心。再有家里这边帮衬着,日子踏实多了。”
一番话说得顺溜,倒像事先在心里演练过几回,句句顺风,透着股子理所当然的底气。
姜义听了,面上神色未动,心里却是点了点头。
人老了,最怕两样事,一是屋里冷清,二是人心飘着。
如今孙儿媳妇都在身边,小儿也能常回,气顺了,人也定了,哪怕前路没那般光鲜,总归是稳当。
他只“嗯”了一声,语气不重,却带着准许的意味:
“也好。”
见他没反对,姜亮这才笑容更盛。
顿了一顿,又抬眼望了一圈,这才慢吞吞地抛出下一句:
“第二桩喜事嘛,还是路上才晓得的。”
他说着,忽然一手搭上李文雅的肩,一手顺势覆上她小腹。
脸上那点藏不住的笑意,连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去了:
“文雅她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