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4章:许泽来了,安全感就来了
日后大多数地方决议都要先送丞相府,交由丞相定夺后,再予陛下。
些许小事,也许就直接处理了……
这也许就是一句“相父”带来的改变吧,曹丞相明里未曾进公以招众议,退而揽实权在手,将相父之名亦是完美的用出效力。
看到这一幕,今日许子泓闹这一遭也就不奇怪了,日后的确是要有所改变,可能不光是尚书台,连同御史台、少府等地,都需要“割让”权势给丞相府。
以此来达成“相父”的实权,所谓实权,便是代天子暂掌天下,天子视之如父。
“这,这不对吧!”
但还是有性子直的人斩钉截铁的发问。
“历来台阁便有决议权,令君所判常直达天子,如此一来丞相府权势太盛,国家大事岂不是一人之言?”
那和天子有么分别,各司制衡的权力都被放在了丞相府之下,日后百官必须以丞相为首,门生故吏天下皆是也,数十年后曹氏岂不是又一个“仲氏”吗?
他们费尽心力诛袁术、破袁绍,难道就是为了自己来当袁氏吗?
这些书吏大多视荀彧为师长,多年来对他的品行、仪表、气度都是敬佩不已,现在都在看着他,希望这位荀氏之后能说出一句镇定人心的话来。
“丞相乃中流砥柱、大汉栋梁,不容有颓。”
“荀令君……”
“不必多说,照着子泓所说的去改,”荀彧当即严肃,因为他看完许泽送来的一封策论,觉得这不是在害他们,反倒是在救他们,许泽提出的『总揽参议之汇禀,解圣驾之烦忧』,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。
意思是台阁要做的是转为参议,决定权则可交出去,这样不担责却很有发挥的余地,而且日后台阁出去的官员,都能得到治理参议的功绩,对各地政情了如指掌。
台阁就可以设为更高的地方,毕竟可聚学府名士于此。
从长远来说,有很大的提拔空间。
荀彧常总揽军政要务,对于此有很深的见解,所以一眼就看出了许泽那策论的特殊之处。
“许子泓肚子里,确实是很多坏水,”荀彧喃喃道,“或许还能再逼出一点。”
当年,从邺城回颍川的路上,许子泓在马车上一眼不发、纯得像个初出茅庐的孩子,一下了马车滔滔不绝把他荀氏当了跳板。
从那时起,荀彧就觉得许子泓的狡诈,已经是初见端倪了……
……
温侯府。
“混账!”
吕布拍打着桌案,所幸并无外人在此,只有女儿英眉微蹙